律所动态

律所动态

阿联酋反毒案例解读:丨毒品“零”容忍

基本案情:

2024年10月,23岁英籍女子在迪拜旅行过程中,在朋友举办派对期间,于公寓内发现其持有约50g、价值约3377美元的可卡因,她本人承认在派对上吸食过可卡因“一小线”(Single Line),但坚称无意进行贩卖活动,其男友血液检测含有毒品成分,也被依法拘留,而体内未检出毒品成分的同伴已获释回国。关于其被捕的具体细节或指控尚未公开。据多家媒体报道,2025年7月25日,迪拜法院在进行的一日判决中认定其构成贩毒罪(Drug Trafficking),判处终身监禁(在阿联酋通常是25年监禁),约100,00英镑的罚款。该名女子母亲称将提请上诉。


Image

法律分析:

案例主要适用2021年第30号联邦法令《打击麻醉品与精神药物法》(Federal Decree-Law No. 30/2021),其核心原则包括:禁止制造、走私、运输、持有、贩卖等一切相关行为;量刑依据包括持有数量、包装形式、现场证据及是否有分发意图;外籍人士除监禁和罚款外,还可能面临驱逐出境和禁止入境。



法律解码:2021年第30号法令的“零”容忍


2021年,阿联酋颁布了《打击麻醉品和精神药物法》(2021年第30号联邦法令,Federal Decree-Law No. 30 of 2021 on Combating Narcotic Drugs and Psychotropic Substances),标志着阿联酋在禁毒立法上进入更严格、更系统的新阶段。该法令全面规范了对麻醉品与精神药物的管控,明确界定了非法生产贩卖、持有、运输、个人使用等行为的法律责任,并完善了执法与司法程序。


同时,2024年,内阁第43号决议(UAE Cabinet Decision NO. 43/2024: New Drug Rules for Non-resident Foreigners Caught with Narcotics),用于处理非居民外国人在通过其陆地,海洋或机场进入该国时藏有麻醉药品或精神物质。该决定对于增强阿联酋对药物控制的立场至关重要,并与联邦第30号法令共同建立了一个综合框架,对抗麻醉品和精神物质。更明确:非居民携带管制药品超量,或多种药品合计超100克,直接按贩毒论处。


既延续了阿联酋一贯对毒品“零容忍”的立场,也引入了现代化治理机制。但要警惕:“现代化”绝不意味着“宽松”——相反,新法条款更清晰、打击更全面、执法更具刚性。


2021年颁布的《打击麻醉品和精神药物法》(第30号联邦法令),配合2024年第43号内阁决议,构建起全球最严苛的禁毒体系之一。以下5条红线触碰即面临重刑:

Image



执法升级:国家禁毒局+AI监控


Image

图为2025年8月21日阿布扎比警方总局与国家禁毒局近日联合行动,查获的贩毒团伙,计缴获冰毒377公斤。


阿联酋用铁腕行动证明:对毒品犯罪的“零容忍”,从来不是一句空话。阿布扎比禁毒局长扎希里准将在最新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:“国家禁毒局成立后,涉毒案件侦破效率提升40%,2025年第三季度已查获各类毒品512公斤,同比增长67%。”他特别强调,举报热线提供多语言服务,全年无休,任何涉毒线索都会在24小时内响应核查。




赴阿必看:三大高危误区及

三项事前准备



I

三大高危误区

1. “不知情”不免责:行李中被查出毒品,无论是否为本人放置,均可能定罪;

2. “自用药品”藏隐患:泰诺、芬必得等含可待因、曲马多的常用药,无阿联酋卫生部批准的处方携带入境即属违法;

3. “少量试试”酿大祸:即便在私人派对中吸食“一小线”可卡因,也可能因被认定有“潜在分发意图”按贩毒预备追责。

II

三项事前准备

1. 药品合规审查:入境前仔细核查个人用药清单,与阿联酋卫生部管制目录的比对;

2. 明确行为边界:针对商务、旅游不同场景,提前了解高危场景,杜绝高危行为出现;

3. 紧急联系人备案:协助留存当地律所、使领馆联系方式,确保涉案后1小时内启动法律支持。


从2021年第30号法令再到国家禁毒局的设立,阿联酋的禁毒网正越收越紧。对于在阿任何人员而言,遵守法律没有“灰色地带”——毕竟,一次侥幸可能换来十年甚至二十五年的人生代价。